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 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领军企业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5-12 22:45:16 点击数:
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飞行器将6名女性送入海拔100公里以上的太空,进行了长约11分钟的地球亚轨道太空游,乘客包括蓝色起源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未婚妻劳伦·桑切斯、流行歌手凯蒂·佩里(“水果姐”)等。
据了解,早在2021年,蓝色起源公司就进行了首次太空旅游火箭发射,同样是11分钟亚轨道飞行,飞行器失重体验舱内配备了超大舷窗,乘客可拍摄地球全景。至今该公司亚轨道太空旅游活动已进行了11次,将47名游客送上了太空。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赛迪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杨少鲜介绍说, “航天 +”“+ 航天”等新业态萌芽发展,太空旅游、商业探月有望在5-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进而迈向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初期。
但商业航天企业明显不希望等那么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2027-2028年把游客送到太空,几乎成为共识。
深蓝航天有关负责人对本报透露,太空旅游目前处于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预计2027-2028年可以实现国内第一次亚轨道载人旅游,主打5分钟失重体验,但需通过未来两年几十次试飞以确保安全。
无独有偶,中科宇航此前公开宣布,其亚轨道飞船计划于2027年进行首飞,2028年开始载人太空游。旅游舱将配备4扇全景舷窗,每次飞行可搭乘7名乘客。在10分钟的飞行中,乘客将穿越100公里高度的卡门线分钟的失重感,最后旅游舱将通过伞降的方式安全着陆。
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2028年将实现太空游,并已大张旗鼓开始售票,据透露,目前已售出十余张太空船票,客户涵盖企业家、艺术家等多元群体。4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电力专家李立浧与该公司签约,预订了2028年的首发船席位,有望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院士。
深蓝航天方面表示,初期票价约150万-300万元,主打短时间失重体验和舷窗观景,去年预售了一次2027年的亚轨道飞船船票,单价150万元。但长期看,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后,票价可能会降到目前高级飞机航班的价格,比如十几万元,吸引更多人群、科研机构和广告商,潜在用户或达百万级。
杨少鲜表示,2023年至今,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迎来快速健康成长阶段,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点名“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星箭场测用企业陆续挺过从“0-1”的过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
从目前看,支持太空游快速发展的各项支撑技术正快速发展,而重中之重的是运载工具的可回收技术。液体可回收火箭被称为太空经济的“航空母舰”,其可凭借大推力优势突破载荷上限,以回收复用降低成本,是开启航天工业规模化时代的核心引擎。
据了解,火箭发动机通过回收设计,可将单次发射成本从“亿元级”压减至“千万元级”,较传统一次性火箭降低70%,使低轨卫星“一箭百星”组网、深空探测器“批量发射”成为经济可行的商业方案。
2024年9月,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试验箭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此后,包括深蓝航天、东方空间等众多商业航天企业陆续宣布,致力于在近一两年实现“可回收+入轨”目标。深蓝航天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各分系统的地面试验已经按计划稳步推进,正全力冲刺2025年入轨首飞任务。
此外,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多家公司还通过3D打印技术,大幅度提升了发动机部件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去年年末,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了从“0-1”的突破,2024年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首次发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范瑞祥评价说:“它补齐了商业航天链条缺口,也为大规模低轨星座组网任务等提供了强力发射保障。”
蓝箭航天创始人、CEO张昌武预测,未来3年内,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将成熟,运输成本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
赛迪研究院的上述报告认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成熟期预计在 “十五五”末期或“十六五”时期,其特征是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体系保障有力有效;商业模式实现闭环,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各环节协同发展,要素顺畅流动,还将在全球航天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
2025-05-14
2025-05-10
2025-05-08
2025-05-09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