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 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领军企业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22 21:43:31 点击数:
据大众日报消息,7月18日下午,山东省委书记林武会见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行。期间,双方明确将在良好合作基础上,拓展新能源船舶、智慧出行等合作领域。
特别要注意智能出行,作为双方“一把手”重点提到的后续合作领域之一,吉利此前曾在青岛落地一个与之相关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总投资41.2亿元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项目。
而在这一投资规模不斐的项目背后,不仅是“汽车狂人”李书福的又一次豪赌,也是青岛布局“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重注。
从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到拿到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再到“蛇吞象”收购瑞典汽车巨头沃尔沃……李书福一次次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取得成功。
李书福此前的“豪赌”也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今天的吉利控股集团,已发展为一家业务涵盖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出行服务、绿色运力、醇氢生态、数字科技等的行业龙头企业,员工总数超过14万人,连续十三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24年排名185位),跻身全球车企销量前十。
事实上,李书福的“太空梦”由来已久。2010年的中欧工商峰会上,他首次提及自己的“宇宙观”:
我们将继续推动汽车工业在安全和环保上取得突破,扎根地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恒星与行星等待着人类开发利用。
2018年,吉利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值得一提的是,时空道宇由李书福担任董事长,在管理层级上则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
作为一家背靠造车巨头的商业航天初创企业,时空道宇的业务布局也侧重于智能出行,通过低轨卫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定位服务精度可达厘米级,能帮助汽车在城市高架、偏僻路段等复杂环境中准确定位。
当然,卫星上天的门票也是有限制的。此前,国际电信联盟已明文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的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规则,且根据赛迪顾问的研究数据显示,地球近地轨道最多可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而到2029年,近地轨道大约将有5.7万颗低轨卫星完成部署。
基于此,吉利一再提速造卫星的进程。在此过程中,青岛则成为吉利“造星”版图的布局重镇。
2020年8月8日,李书福一行到访青岛,在他看来,彼时的青岛区域优势明显,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并表示吉利将与青岛方面深化在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紧接着,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与吉利科技集团签署了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上合示范区与吉利科技集团双方将在上合示范区布局建设卫星互联网相关业态,旨在建设世界领先的物联网示范项目。该项目由吉利旗下子公司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并设立了由时空道宇控股的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合航天”)。
这一项目的推进尤为顺利。2021年初,胶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显示,吉利落地在青岛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迎来批前公示,进入启动阶段。根据上合示范区官微披露,该项目总投资达41.2亿元。
同年4月6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奠基,定位为建设国内首个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在奠基仪式上,吉利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志豪直言:“上合示范区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区位、交通、生态条件,最为关键的是满满的诚意,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亲赴吉利控股集团,商洽合作事宜,推动项目落地。”
2023年1月,上合航天产业园建成并启用,其中涵盖国内商业航天首个能承担星座测运控一体化任务的控制中心以及国内首个支撑自有星座应用服务的大数据中心。
上合航天落户上合示范区5年来,布局了全球星座业务总部、卫星测运控中心、低轨星座AI数据运营中心等,开展轨道面级部署、星座级测控、应用测试等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历经3次发射,吉利星座已完成第一阶段一半卫星在轨部署,预计2025年底完成一期卫星组网部署,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自落户上合示范区以来,吉利正借助这一国家级平台,让自身的“上天梦”逐步照进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上合示范区的开放优势,吉利也加快了“出海”步伐。公开报道显示,吉利星座已先后与阿曼、沙特等国家的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在青岛市布局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被列为要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其中明确提到要聚焦智能网联系统方向,重点发展车路云协同等细分赛道。
时空道宇官网提到,通过吉利星座建设,时空道宇将打造全域覆盖的“未来出行”生态,结合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多维载体,赋能智慧出行、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未来出行科技生态圈。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已拥有30颗,可以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在智驾系统和卫星互联的帮助下,它不仅是一个智驾辅助系统,更像是“安全员”。可以通过卫星数据提前预知自然灾害并发出预警,自动规划最优路线,甚至主动接管车辆,精准避开危险区域。
事实上,意欲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有所作为的青岛,除可以聚焦整车制造外,从智驾等细分赛道突围,同样不失为可行之策。
此外,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1”,还指向了要超前发展的1批未来产业,这其中便囊括了卫星互联网产业。
对此,青岛的表述为“尚在培育期的卫星互联网等中长期内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在此背景下,青岛想要使其成长为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正需要依仗于吉利这样的头部企业。
一方面,其可以快速提升青岛在该产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吉利也可以借助自身在行业内的号召力,为青岛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
从长远视角来看,未来产业对于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已经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积攒一定发展经验的青岛来说,若能抓住风口,将有助于抢占未来城市竞争的有利身位。
而随着此番林武与李书福就“下一步要拓展以智慧出行为代表的合作领域”达成共识,或许青岛一直在等的那个机会,真的要来了。
2025-05-08
2025-05-14
2025-05-19
2025-07-12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