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 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领军企业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04 08:00:19 点击数:
2025年5月17日12时,东方航天发射试验场,朱雀二号火箭搭载着6颗“天仪”制造的卫星,喷出火焰,迅速掠过苍翠的山峦,突破无边的天际线,飞向深蓝的宇宙……
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卫星发射公司——长沙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受到了人们强烈的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地——湘江新区更加惹人注目。
走进展厅,“让航天触手可及”七个大字映入眼帘。天仪自研自制的小卫星模型触手可及,曾经的高精尖技术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公司行政部负责人贺乐和对着模型介绍:“这一款卫星叫‘SAR’卫星,中文名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显示屏正在播放卫星发射的新闻视频。贺乐和介绍:“这次发射的6颗卫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天仪42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神启二号’,这是我们研发的第2颗商业‘SAR’卫星。”
面对我这个似懂非懂的参观者,他用尽量通俗的语言科普:“这颗卫星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地形变化的监测。远在500公里外的太空,卫星的‘眼睛’可以穿透云层和黑夜,看清地表几毫米的变化!”
“SAR卫星可以监测桥梁变形、山体滑坡,并用于地震预警。”贺乐和对于卫星的用途如数家珍,“比如说,现在是多雨的夏季,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一些高风险点,我们可以利用卫星进行定点定位观测,地表位置发生的点滴变化都逃不过卫星的‘火眼金睛’。”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叫杨峰。见到他之前,我已是“天仪杨峰”抖音账号的粉丝。为了纪念5月17日的发射,杨峰在抖音中发了视频:“一箭六星,发的全是我的卫星。”说出这句话时他是欣喜的,但内心却是凝重的,“当你们在看火箭发射直播时,你知道我有多紧张吗?手心里全是汗。”
杨峰在天仪研究院现场聊起这一次发射,他的表情已经轻松了许多,洋溢着更多的自豪和喜悦。人们敬重艰辛的付出,更享受成功的欢乐和骄傲。“天仪研究院已成功完成了37颗卫星的体系化部署,实现了从‘单星验证’到‘批量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说起与长沙的缘分,这位机敏而略带憨厚的“80后”侃侃而谈。这位出生于娄底、高中就读于湖南师大附中、大学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曾经在加拿大留学,也曾经“北漂”。
“2016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元年,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回到长沙创业。”回忆起9年前回到湘江新区的历程,他不禁感慨,“当时,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没有资金、没有市场,甚至没有对手!”
就在2015年,美国马斯克向世界公布了卫星互联网计划“星链”,准备向近地轨道发射约1.2万颗卫星构建庞大的太空互联网,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但当时,马斯克的卫星也还没有发射上天。
在商业卫星这一“无人区”如何破题?如何蹚出中国人自己的路?天仪人依靠的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所积累技术的信心,更依靠中华儿女勇于胜利的精神。
2016年1月,天仪落户于长沙高新区的科技孵化器。“我们当时考察了深圳、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杨峰透露,“考察完回到北京后,第一个进行回访的就是长沙高新区的领导。”公司甫一成立,他们就心无旁骛地研发、设计和生产。从当年4月开始研发卫星到11月成功首发中国第一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天仪卫星上天也是创造了“火箭速度”。
杨峰透露,在天仪发射的卫星中,有一颗命名为“湘江新区号”。“把这颗星命名为‘湘江新区号’,表达了对于湘江新区和长沙高新区的感激。”
2016年,刚刚成立半年的湘江新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随行的新区科创和产业促进局党组成员梁辉介绍:“当年,新区出台了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奖励扶持办法,17条政策精准支持了天仪的人才引进和成果研发。”
对于新区的支持,天仪人十分感激:“我们能取得成功,最倚重的就是人才,新区的政策有如雪中送炭,对我们引进和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湘江新区正在构建独特的引力场,欢迎更多像杨峰一样的全球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湘创业。
航空航天和北斗应用产业在湘江新区有着良好的基础。这里有博云新材、金天钛业、中航起落架、航天环宇,航空材料和零部件产业集聚成势;这里有揽月机电、星河电子,深度参与“神舟”“天宫”“天问”等国家航天计划;这里还有华宇先翔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星亚特无人机、航天远望浮空器、中电星河卫星终端、天仪系列卫星,从地表垂直距离1000米的低空到近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新区产品实现新的跨越!
2024年11月18日,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在湘江新区揭牌;2025年5月16日,大飞机供应链智造基地项目首开区落地启动,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有朝一日,来自新区的深空探测器将达到第三、第四宇宙速度,迈向更深广的宇宙深处。
2025年端午佳节期间。通过央视直播,人们收到了来自中国空间站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问候:“此刻,我们在这片璀璨星河中,遥望故土,粽叶飘香,愿祖国如龙舟竞渡般奋勇向前,亿万同胞的生活似蜜枣甜粽般美满安康!”
湘计海盾为飞船提供了全套仪表显控人机交互系统,打造了飞船的“千里眼”;麒麟信安的操作系统为发射提供了微秒级精准响应,成了飞船的“顺风耳”。这两家企业,都来自湘江新区。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又名“独角兽”。麒麟信安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汪钟鸣直言快语:“中国国产计算系统,曾经面临着严重的‘缺芯少魂’现象。相对于芯片缺乏,操作系统短板更为严重。经过我们多年的奋斗,这一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
这名曾经的军人虽年届花甲,但对行业的最新动态了然于心:“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用于PC机、麒麟信安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服务器。”据企业介绍,麒麟信安操作系统已在党政、能源、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有50%以上。
年轻的卞茜亚与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拓维信息步履坚实地追逐着梦想。卞茜亚向我介绍拓维信息与新区共成长的故事:2019年,拓维信息主导经营的湘江鲲鹏信息科技公司宣告成立。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完成厂房建设并顺利投产,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新区速度”。
2025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迈入了东方大国时代。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处理的“大模型”备案超过300个,服务人口超过6亿;“开源鸿蒙”破茧成蝶,国产操作系统驶入快车道,接入设备超过10亿台。2025年5月21日,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预训练的视觉基座大模型——“橘洲”大模型在长沙上线。
超算中心的建筑灵感来自二进制运算,“0”号天算台是天河超级计算机的“家”,“1”号研发楼聚集了顶级的科学家。走进超算中心展厅,工作人员介绍:“长沙超算中心是全国第三家国家超算中心,由湖南大学运营管理,国防科大提供技术支撑。”
在超算中心机房,我以敬仰之情欣赏到了“大国重器”——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这台“功勋机”已经服Kaiyun官网 登录入口役近15年,现在仍然在发挥作用。与“天河一号”相对布设的是“天河新一代”主机系统。“2022年10月,‘天河新一代’主机系统正式启动运行。这套系统峰值计算性能达200P Flops(64位精度),可提供1000P Flops人工智能算力(16位精度),较之前提升150倍。”超算中心的同志向我们介绍天河计算集群的技术优势。
“1000P Flops是什么概念?”我问道。超算中心的相关人士给我打了个比方:“在此算力支撑下,一个AI程序经过两三天的学习,即可达到小学三年级的写作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超算为代表的技术底座支撑着湖南绿色智能计算产业的发展。2023年7月,超算长沙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2024年,湖南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产值突破8500亿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湘江新区已成为湖南计算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这里聚集了湘江实验室、中电软件园、长沙信息港、北京大学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和1.4万家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超算、智算、量子计算在这里共通互融,算力、算法、算据、算网相互支撑,芯(高端芯片)、软(软件)、存(新型存储)、安(网络安全)、端(智能终端)全链集聚。
据新区科创和产业促进局相关人士介绍:“如今,湘江新区已汇聚了20多所高校院所,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18家,总数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9.5%,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2024年,新区18个项目登榜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9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3万件,占全省30%;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占全省新增数23%……”
10周岁的湘江新区,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均已突破5000亿元。工程机械、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产业跨上千亿大关。57家上市公司、3721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6万户企业、30余万家市场主体,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在新区,“智慧臂”“计算芯”“储能材”“空天梦”“创新药”“网联车”逐梦蓝海……
这是科学的春天,未来已来!长沙正致力于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新区正是其核心区和增长极。
2025-06-01
2025-06-21
2025-05-14
2025-05-24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